时间: 2025-04-26 16: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36:53
词汇“杖遣”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杖遣”的分析:
“杖遣”字面意思是指用杖(一种长条形的工具,通常用于支撑或作为武器)来驱赶或惩罚。基本含义可能是指用杖作为工具来进行某种形式的驱逐或惩罚。
由于“杖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代文献或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本中出现,用以描述古代的刑罚或某种仪式性的驱逐行为。
由于“杖遣”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杖”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长条形的工具,而“遣”字有派遣、驱赶的含义。两者结合的“杖遣”可能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用以描述一种具体的刑罚或驱逐行为。
在古代社会,杖作为一种刑具,常用于体罚或驱逐。因此,“杖遣”可能与古代的刑罚制度和社会规范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和道德标准。
“杖遣”一词可能引起人们对古代刑罚的联想,带来一种严厉、残酷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社会的严苛和无情。
由于“杖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杖遣”用于描述一个古代场景,如:“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被杖遣出了家族的领地,从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场景,一个人被手持杖的人驱逐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杖击打地面的声音,或是被驱逐者的哀求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驱逐或惩罚行为可能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但“杖遣”这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在中文中较为独特。
“杖遣”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相对狭窄,主要与古代的刑罚和社会规范有关。在学习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丰富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杖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
1.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杖,持也。 、 《书·牧誓》-王左杖黄钺。 、 《汉书·韩信传》-杖剑从之。 、 《汉书·武帝纪》-杖斧。
【组词】
杖斧、 杖楫、 杖斧之臣、 杖策、 杖节
2.
【遣】
(形声。从辵(chuò)。本义: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遣,纵也。 、 《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遣之日读诔。 、 《周礼·巾车》-大丧饰遣车。 、 《仪礼·既夕礼》-书遣于策。 、 《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遣车视牢具。 、 《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遣车一乘。
【组词】
遣俘、 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