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9:16
复句:在汉语语法中,复句是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这些分句之间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两大类。
复句的概念在汉语语法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并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汉语文化中,复句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细腻性,是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复句的使用常常让我联想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它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写作和演讲中,我经常使用复句来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使我的观点更加清晰和有力。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利用复句来构建复杂的意象和情感层次,如:“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花香,也带来了远方的思念。”
复句的使用让我联想到复杂的图表和交响乐的多层次结构,它们都体现了复杂性和协调性。
在英语中,复句同样存在,但其结构和连接词的使用可能与汉语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
复句是汉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掌握复句的正确使用对于提升语言水平至关重要。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引证】
《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得句。 、 、 宋·王安石《伤仲永》-书诗四句。 、 宋·沈括《梦溪笔谈》-蒙蒙之句。
【组词】
句式、 句语、 句投、 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