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0:03
词汇“休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休”可以理解为停止、休息,而“名”通常指名字、名声或名誉。因此,“休名”可以理解为停止使用某个名字或放弃名声。
“休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停止使用某个名字或放弃名声。
由于“休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表达某人决定隐姓埋名或放弃公众形象的情节。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休名”这个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放弃名声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因为它的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隐士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人追求“休名”以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已经不太常见,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政治避难或个人隐私保护,仍有人会选择“休名”。
“休名”这个词给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隐士、文人墨客,以及他们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真正选择“休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个人隐私保护或逃避追责,可能会有人采取类似的做法。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休名”来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休名隐于市,心远地自偏。
名利如浮云,我自逍遥仙。
“休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林、古朴的茅屋,以及悠扬的古琴声,这些都是与隐逸生活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也有体现,如西方的隐士(hermit)概念,但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
“休名”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人们对名利的不同态度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