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0:19
“包而不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承诺或接受某事,但实际上并不去执行或完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却没有实际行动的人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虚伪或不诚实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批评那些光说不做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承诺改革或改进但最终没有实现的政策或行为。
同义词:光说不练、空头支票、口惠而实不至 反义词: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实干家
“包而不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行一致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已经成为描述不履行承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包而不办”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很强的批判意味,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失望和批评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守信用、不履行承诺的人,可能会引起听者的不满或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包而不办”的情况,比如朋友答应帮忙但最终没有行动,或者商家承诺的服务没有兑现。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重视诚信和实际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许花开,包而不办空欢喜。”
想象一个人站在一堆未完成的任务前,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这就是“包而不办”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失望的叹息声或批评的言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包而不办”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言行之间要保持一致,承诺的事情要尽力去完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不诚实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我不喜欢那些爱吹牛、~不干实事的人。
1.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办】
(形声。从力,辡声。力取致力之意。本义:办理;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办,致力也。 、 《资治通鉴》-卿能办之者诚决。
【组词】
办案、 办事、 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