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7:17
“忠不可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忠诚不能同时对两个对象。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不能同时对两个或多个对象保持绝对的忠诚,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忠诚可能会相互冲突。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在道德和忠诚之间的挣扎,尤其是在历史小说或戏剧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忠诚问题,比如在职场或家庭中的忠诚选择。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探讨忠诚的界限和冲突。
同义词强调对单一对象的绝对忠诚,而反义词则指对多个对象的不稳定或不专一的态度。
“忠不可兼”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强调忠诚的单一性和不可分割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扩展和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尤其是在家庭、国家和君主之间的关系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的重视和对其界限的认知。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忠诚、道德和选择的深刻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忠诚和道德之间做出的艰难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职业发展、家庭责任和个人信念之间遇到“忠不可兼”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可能需要在追求职业成功和照顾家庭之间做出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忠不可兼,心有所属,情深似海,唯你独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将领在战场上,面对国家和家族的冲突,表情凝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来表达这种忠诚和冲突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divided loyalty”来表达,强调忠诚的分裂和冲突。
“忠不可兼”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忠诚的复杂性和其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忠诚冲突,并在道德和情感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1.
【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不可谓忠。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 诸葛亮《出师表》-为忠善者。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