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7:43
“夺胎换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夺取别人的胎儿,换上自己的骨骼。这个成语比喻彻底改变事物的性质或面貌,使其焕然一新。它强调的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不仅仅是表面的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夺胎换骨”常用来形容文学创作中的创新和突破,如某位作家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创造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经历重大变化后,性格或行为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生物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基因编辑或器官移植等技术。
同义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改头换面 反义词: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同义词中,“脱胎换骨”与“夺胎换骨”意思相近,都强调根本性的变化。“焕然一新”和“改头换面”则更多强调表面或外观的改变。反义词则强调保持原状,不进行改变。
“夺胎换骨”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宋代文学作品,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它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或医学概念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现在的意思。
在文化中,“夺胎换骨”常被用来鼓励创新和变革,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它反映了人对于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振奋的,因为它代表了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重生,通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个朋友在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后,仿佛夺胎换骨,从一个消极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刀,夺胎换骨,/ 旧梦已逝,新我初生。/ 风雨兼程,不问归期,/ 只为那心中的星辰大海。”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凤凰涅槃的图像,象征着重生和变革。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象征着战胜困难,迎来新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omplete transformation”或“a new lease of life”,虽然它们没有“夺胎换骨”那样强烈的形象感,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根本性变化的意思。
“夺胎换骨”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深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勇于改变和创新,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安知~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胎】
(形声。从肉,台声。本义:未生的幼体,胚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胎,妇孕三月也。 、 《尔雅》-胎,始也。 、 《庄子·知北游》-九窍者胎生。 、 《礼记·月令》-毋杀孩虫胎天飞鸟。 、 《淮南子·精神》-三月而胎。
【组词】
胎夭、 胎胞、 胎动、 胎卵、 胎形;胎位
3.
【换】
(形声。从手,奂(huàn)声。本义:互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换,易也。 、 《谷梁传·桓公元年》注-擅相换易。
【组词】
以帛换酒;换过子、 换了帖
4.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