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21
“人模狗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样子像狗一样。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外表装得很有礼貌或很有风度,但实际上行为卑劣或品行不端。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用来讽刺那些表面光鲜、内心丑陋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人模狗样”常用来描绘虚伪的角色,强调其表里不一的特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不屑。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用语而非正式的学术或专业术语。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与“人模狗样”所传达的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含义相关。
“人模狗样”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太明确,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动物形象的借用,用以形容人的某种特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虚伪行为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狗有时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此“人模狗样”这个词汇也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反映了社会对于真诚和诚信的重视,以及对虚伪行为的批判。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内心阴暗的人。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词汇来强调某人的虚伪和不真诚。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表面上对人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却自私自利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用“人模狗样”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走在人群中,人模狗样,
笑容背后藏着刀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外表光鲜的人,但眼神中透露出不真诚。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但旋律略带讽刺的曲子,来增强“人模狗样”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lf in sheep's clothing”,意指外表善良但内心险恶的人。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用来形容虚伪的人。
“人模狗样”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揭露和批判虚伪的行为。它在文学和日常对话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反映了社会对于真诚和诚信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都非常重要。
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当老师了,~的。’我跟史义德开玩笑。”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模】
3.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4.
【样】
(形声。从木,羕(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假借为“像”。式样。
【引证】
唐·白居易《缭绫》-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组词】
样银、 样儿、 样子间、 样米、 样物、 样度、 样当、 样制、 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