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5:31
“呈堂”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法庭上呈现证据或陈述。基本含义是指在法律程序中,当事人或证人将其证据、陈述或辩词提交给法庭,以便法官和陪审团进行审查和判断。
在法律专业领域,“呈堂”是一个常用词汇,特指在法庭上正式提交的证据或陈述。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法庭场景,增强法律程序的正式性和严肃性。在口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可以用来强调某事被正式提交或公开。
同义词:提交、上呈、呈递 反义词:撤回、收回
同义词“提交”和“上呈”在日常语境中更为常用,而“呈堂”则更具有法律专业色彩。反义词“撤回”和“收回”则表示从法庭上撤回已经提交的证据或陈述。
“呈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呈”意为提交或呈现,“堂”指法庭或官府的大厅。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固定用于法律语境中,指代在法庭上正式提交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法庭被视为一个严肃和正式的场所,因此“呈堂”这个词汇也带有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意味。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普及,这个词汇的使用也更加广泛,成为法律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都可能接触到的词汇。
“呈堂”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联想到法庭上的庄重氛围和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它可能让人想到正义、公正和法律的权威。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呈堂”这个词汇,但在观看法律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时,可能会频繁听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呈堂”用于描述一种庄严的场景,如:
法庭之上,正义之剑高悬,
证据呈堂,真相渐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法庭上律师手持文件,正准备将其呈堂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肃静和法官的宣判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esent in court”或“submit to the court”,都表达了在法庭上提交或呈现的意思。不同文化中,法庭的正式性和法律程序的严谨性是普遍存在的。
“呈堂”这个词汇在法律语境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强调了法律程序的正式性和严肃性。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法律术语,还能加深对法律文化和法治精神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呈】
(形声。从口,壬(tǐng)声。本义: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呈,平也。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