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5: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15:57:35
戾悖(lì bèi)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戾悖的基本含义是指行为或思想上的违背常理、不合逻辑、乖张或混乱。
戾悖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思想极端反常,如在古典小说中形容反面人物的行径。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理论或现象的矛盾性。
戾和悖都是古汉语中的词汇,有着悠久的历史。戾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犬猛反顾皃”,而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乱也”。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含义逐渐丰富和深化。
在传统文化中,戾悖**往往与道德判断相关联,形容那些违背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逻辑或理论上的矛盾。
戾悖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和不合理。在表达时,使用这个词可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戾悖这个词,但在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时,它是一个有力的描述工具。
在诗歌中,戾悖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的现象,如“夜与昼的戾悖,在晨曦中融为一体”。
戾悖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画面,如杂乱无章的线条或色彩;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不和谐的音符或噪音。
在英语中,戾悖可以对应于“paradoxical”或“contradictory”,但这些词汇在语义上可能没有戾悖那么强烈的负面色彩。
戾悖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能够准确地描述那些违背常理的现象。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