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08:22
“三日两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每隔三天就有两头(即两次)。基本含义是指频繁地、经常性地发生某事。
“三日两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时间频率的描述*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频繁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频繁的行为往往被视为积极或消极的,取决于具体情境。例如,频繁的拜访可能表示关心,而频繁的换工作可能表示不稳定。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中性的,它主要用于描述事实,但根据上下文,可以带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三日两头”来形容一个朋友经常来访,这让我感到很温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日两头,春风拂面,花开不败。”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忙碌的市场,人们频繁地来来往往。听觉上,可能是频繁的敲门声或电话铃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other day”或“frequently”,但它们没有“三日两头”这样的具体频率感。
“三日两头”这个成语在描述频繁性时非常实用,它简洁而形象。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频繁发生的概念。
却说晁大舍自从与典史相知了,~,自己到监里去看望珍哥。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