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10:16
“动火”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
“动火”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动”(行动)和“火”(火焰)组成,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安全管理领域。
在**,由于历史上的火灾事故频发,对“动火”的管理尤为严格,这体现了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
“动火”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危险、活力等情感,具体感受取决于语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露营时体验过动火,那种亲手点燃篝火的感觉既兴奋又充满成就感。
在诗歌中,“动火”可以用来形容激情或冲突:
星火燎原,动火于无声,
烈焰中,心事如烟。
想象一下篝火的画面和柴火燃烧的声音,这些都是“动火”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动火”可以对应为“ignition”或“fire-setting”,但在安全管理领域,通常会使用更具体的术语,如“hot work”。
“动火”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专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动火”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词汇的多义性和语言的灵活性。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