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1:48
帝辇之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的车辇之下”,通常用来比喻在或最高统治者的直接管辖之下,或者在权力中心附近。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权威和中心性。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当时的出行乘坐的车辇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固定,用来比喻权力中心或权威所在。
在传统文化中,和皇权是核心元素。因此,“帝辇之下”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皇权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权力中心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严、权威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皇权制度的思考和对现代政治结构的比较。
在讨论历史话题时,我曾使用“帝辇之下”来形容古代**的政治中心,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帝辇之下,金碧辉煌,历史的尘埃,掩不住昔日的荣光。”
想象一幅画面:金色的车辇缓缓驶过,周围是庄严的宫殿和整齐的卫兵,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能很好地体现“帝辇之下”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the heart of the empire”或“in the seat of pow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权力中心的概念。
“帝辇之下”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探讨权威和中心性的主题。
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1.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引证】
《字汇》-帝,上帝,天之神也。 、 《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
2.
【辇】
(会意。从车,两“夫”(男子)并行,拉车前进。本义: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輦,挽车也。 、 《周礼·乡师》。注:“人挽行。”-与其輂辇。 、 《诗·小雅·黍苗》-我任我辇。 、 《左传·庄公十二年》-以乘车辇其母。 、 《左传·襄公十年》-辇重如役。 、 《战国策·赵策》-恃辇而行。 、 《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除。
【组词】
辇车、 辇舆、 辇夫、 辇道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