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01
失魄: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失去灵魂或精神。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极度惊吓、悲伤或其他强烈情绪而变得精神恍惚,失去正常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失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失”表示失去,“魄”在古代哲学中指人的精神或灵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因极度情绪波动而失去正常的精神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灵魂和精神的概念非常重要,因此“失魄”这样的词汇在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时非常形象和深刻。它反映了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和对极端情绪反应的理解。
“失魄”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打击时那种无助和迷茫的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几乎失魄,心跳加速,思维混乱,直到几分钟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失魄”:
夜幕低垂,星辰失魄,
风中传来哀伤的歌。
心灵之舟,在黑暗中漂泊,
寻找那失落的,灵魂的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one's mind”或“beside onesel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绪极端和精神失常的概念。
“失魄”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精神健康的深刻理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