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4:17
恶声(è shē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恶劣的声音或不悦耳的声音。基本含义可以是指任何令人不快的声音,如噪音、尖叫声、嘈杂声等,也可以比喻性地指不好的言论或评价。
恶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恶字表示不好、恶劣,声字表示声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恶声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不悦耳的声音或负面言论。
在**文化中,恶声有时也与不祥之兆或不良预感联系在一起,如“听到恶声,心中不安”。
恶声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如烦躁、不安或厌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嘈杂的环境、不愉快的经历或负面的人际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恶声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邻居的吵闹、交通的喧嚣或是工作场所的负面言论。
在诗歌中,恶声可以用来营造一种不和谐的氛围,如“城市的恶声,如同夜的哀歌,刺痛了旅人的心”。
恶声可能让人联想到嘈杂的市场、工厂的轰鸣或是人群的喧哗。视觉上,可能与混乱的场景或不和谐的色彩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cophony”或“discordant sounds”,它们也用来描述不和谐或不悦耳的声音。
恶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不悦耳声音,也常常用来比喻性地表达负面情绪或不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恶声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环境。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