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1:12
火力圈: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军事领域,指的是一个区域内由火力覆盖的范围。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防御体系,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表示在某个区域内可以进行有效火力打击的范围。
“火力圈”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其含义和应用也在不断演变。最初可能指的是实际的火炮射击范围,现在则更多地指代电子战、网络战等新型战争形态中的有效打击区域。
在军事文化中,“火力圈”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概念,它体现了军事力量的部署和运用。在和平时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军事爱好者或专业人士中,它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术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火力圈”可能带来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战争和冲突紧密相关。然而,对于军事专业人士,它可能更多地关联到策略和战术的精妙。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军事历史或战略游戏时。例如,在玩军事策略类游戏时,合理规划火力圈是取胜的关键。
在诗歌中,可以将“火力圈”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区域,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火力圈”内勇敢地面对和克服困难。
结合战争电影中的炮火连天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火力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那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能够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不同语言中,“火力圈”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有效火力覆盖的区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fire zone”或“kill zone”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火力圈”作为一个军事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军事文化,也能在特定语境下更准确地表达和沟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术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提高在特定领域的沟通能力。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3.
【圈】
曲木做成的饮器。 同: 棬
【引证】
《礼记》-毋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注:“屈木所为,谓厄匜之属。”。
【引证】
《庄子·齐物论》-似圈似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