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2:34
词汇“极重不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它可能是由几个单独的词汇组合而成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结合这些字面意思,“极重不反”可以理解为“极其重要或严重,但不反对或不反抗”。
由于“极重不反”不是一个固定短语,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现代汉语中根据具体语境临时组合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或态度,例如在强调社会责任或道德立场时。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严肃、沉重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极端的情况或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对某个问题的极端重视或严重后果,例如在描述个人对健康问题的态度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情感或情况,例如:
结合图片或音乐,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严肃的画面或音乐,例如沉重的鼓声或阴沉的色调。
由于“极重不反”不是一个固定短语,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极重不反”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短语,但它可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或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种词汇的灵活性和上下文依赖性是非常重要的。
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