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0:25
明治维新(Meiji Ishin)是指日本历史上从18*8年至1912年明治天皇在位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些改革旨在使日本摆脱封建制度,实现现代化,以应对西方列强的压力,并最终使日本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在文学中,“明治维新”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重大的变革或转型。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和政治学,它是一个研究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术语。
同义词:明治改革、明治革命 反义词:幕末(指明治维新前的时期)
“明治”是日本天皇的年号,而“维新”意为“革新”或“改革”。这个词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在明治天皇统治下进行的全面改革。
明治维新不仅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结构,还影响了社会文化。它促进了西学的引入,推动了教育改革,以及法律和行政体系的现代化。
对于日本人来说,明治维新可能唤起一种自豪感,因为它标志着国家的崛起和现代化。对于外国人,它可能引发对历史变革和全球化影响的思考。
在讨论日本历史时,我经常使用“明治维新”这个词来解释日本如何从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国家。
在诗歌中,可以将“明治维新”比喻为一场春雨,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带来了新生。
想象一幅画,描绘明治时期的东京街头,蒸汽火车、西式建筑与传统和服交织在一起,背景音乐可能是融合了传统日本乐器和西方管弦乐的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明治维新”的词汇,但类似的历史,如的“改革开放”,可以提供类似的跨文化比较点。
“明治维新”是一个充满历史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也提供了关于变革、适应和创新的宝贵教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和文化背景。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3.
【维】
(形声。从糸(mì),隹(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维,紘也。 、 《说文》-维,车盖系也。 、 《广雅》-维,系也。 、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 、 《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维王之大常。 、 《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居其维首。 、 《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
【组词】
维纲
4.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