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5:05
凭高: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依靠高处”或“站在高处”。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站在较高的位置,从而能够俯瞰或观察周围的环境。
在文学中,“凭高”常用来营造一种超越平凡视角的氛围,如杜甫的《登高》中“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旅游或户外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城市规划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从高处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义词:俯瞰、远眺、高瞻 反义词:低视、俯视、下望
同义词中,“俯瞰”强调从上往下看,“远眺”强调看向远处,“高瞻”则有远见卓识的意味。反义词中,“低视”和“俯视”都是从低处或下往上看,“下望”则是从高处向下看,但不如“凭高”那样强调位置的高。
“凭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凭”有依靠的意思,“高”指高的位置。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常用来表达诗人站在高处时的情感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站在高处往往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相联系。例如,古代文人常在登高时赋诗,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凭高”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开阔和自由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站在山顶或高楼上,远离尘嚣,享受宁静和广阔的视野。
我曾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体验到“凭高”的感觉。站在山顶,四周的山峦和云海尽收眼底,那一刻的宁静和壮丽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凭高”:
凭高望远,心随云卷, 山川如画,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背景是广阔的天空和连绵的山脉。听觉上,可能伴随着风声和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a high vantage point”或“atop a high pl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凭高”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位置,还蕴含了情感和哲理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视角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周围的世界。
1.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