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47:50
词汇“敦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敦方”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一些古籍中,“敦”可以指敦厚、诚实,而“方”可以指方正、规矩。因此,“敦方”可能指的是一种敦厚正直的品质或态度。
由于“敦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强调其诚实正直。
由于“敦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敦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一些使用,但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进一步的文献研究。
在古代**文化中,敦厚正直的品质被高度推崇。因此,“敦方”可能在某些古代文献中被用来形容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敦方”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君子形象,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
由于“敦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敦方”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性格,如:“他是一个敦方的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其正直。”
由于“敦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敦方”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敦方”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可能在一些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代表了一种被推崇的品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深层含义。
1.
【敦】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引证】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