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57:41
古典主义(Classicism)是一种艺术、文学和哲学上的风格,强调理性、秩序、形式和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模仿。它追求完美、和谐与对称,通常与启蒙时代的价值观相联系,即推崇理性、自然法则和普遍真理。
“古典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classicus”,意为“属于阶级”或“第一流的”。在中世纪,这个词被用来指代最好的罗马作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模仿古代经典作品的艺术和文学风格。
古典主义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尤为盛行,特别是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艺术和文化体现了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这一时期,古典主义被视为秩序、理性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古典主义往往给人以庄重、高雅和永恒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明的辉煌,以及对完美和秩序的追求。这种风格常常激发人们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研究过古典主义文学,特别是其在戏剧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古典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重视。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尝试融入古典主义的元素,如使用古典的韵律和形式,同时探讨现代主题,以此展现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观看古希腊神庙的图片或聆听巴赫的音乐,都能激发对古典主义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这些艺术形式都体现了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在不同文化中,古典主义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古典主义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秩序和礼仪相联系,而在西方,它更多地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相关。
通过对“古典主义”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艺术和文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美和秩序的理解。这一概念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理性和和谐的追求,它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