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48
“冰糖壶卢”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冰糖葫芦串起来的葫芦形状的糖果。冰糖葫芦是**传统的小吃,通常是将山楂或其他水果串在竹签上,外面裹上一层透明的冰糖,形成一种甜脆的口感。
在文学作品中,“冰糖壶卢”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甜蜜而又脆弱的事物,或者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小确幸。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直接用这个词来指代冰糖葫芦这种小吃。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食品加工或传统小吃的时候。
同义词:冰糖葫芦、糖葫芦 反义词:(由于“冰糖壶卢”特指一种甜食,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但如果要找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是“苦涩”或“酸涩”的食物)
“冰糖壶卢”这个词源于传统的食品文化,冰糖葫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的文献中就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小吃逐渐成为了街头常见的食品,而“冰糖壶卢”这个词也成为了描述这种食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冰糖葫芦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它还承载着人们对童年、节日和传统的美好回忆。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冰糖葫芦常常作为应节食品出现,增添节日的气氛。
提到“冰糖壶卢”,很多人会联想到童年的快乐时光,那种甜蜜而又脆爽的口感,以及街头小贩的叫卖声,都给人以温馨和怀旧的情感体验。
(这部分内容需要个人经历,因此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将“冰糖壶卢”作为意象,用来表达对简单快乐的向往:
街角的冰糖壶卢,
串起了童年的梦,
甜蜜的糖衣下,
藏着一颗颗纯真的心。
(这部分内容需要视觉和听觉材料,因此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食品,但类似的概念,如日本的“糖衣水果”(糖衣くり),也是一种将水果裹上糖衣的小吃,可以作为一种比较。
“冰糖壶卢”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食品的名称,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糖】
(形声。从米,唐声。本义:食用糖及糖制食品的统称)。
食糖。古代以麦作饴,即麦芽糖。后多用甘蔗、甜菜等制糖。
【引证】
《广韵》-糖,饴也。 、 宋·史浩《粉蝶儿·咏圆子》-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组词】
红糖;白糖;冰糖;糖餔、 糖霜、 糖馈
3.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
4.
【卢】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卢,饭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