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24
词汇“涉想犹存”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解读这个词汇。
“涉想犹存”可以拆分为“涉想”和“犹存”两个部分来理解:
结合起来,“涉想犹存”可能指的是某种想法或思考仍然存在或保留在心中。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很难找到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使用情况。但可以想象,如果这个词汇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对过去经历的深刻记忆或对某个主题的持续思考。
由于“涉想犹存”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虚构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等,这些词汇都表达了某种想法或经历仍然清晰地存在于心中。 反义词可能包括“遗忘”、“淡忘”等,这些词汇表达了某种想法或经历已经不再存在于心中。
由于“涉想犹存”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如果这个词汇出现在某个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中,它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记忆、思考或情感的特定看法。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刻的记忆、持续的思考或情感的保留,给人一种温暖或怀旧的感觉。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个人可能很难在生活中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下,涉想犹存,
旧时光,斑驳影。
心中画,永不褪色,
梦回时,泪光盈。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旧日记或怀旧的音乐,带来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涉想犹存”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探讨记忆、思考和情感的保留。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帐前微笑,涉想犹存,而幄里余香,从风且歇。
1.
【涉】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涉,徒行濿水也。 、 《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冯河,徒涉也。 、 《释水》-繇膝以上为涉。 、 《方言七》-过度谓之涉济。 、 《诗·卫风·氓》-送子涉淇。 、 《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组词】
涉水登山、 涉浅、 涉厉、 跋山涉水
2.
【想】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想,冀思也。 、 杜甫《客居》-览物想故国。 、 苏轼《念奴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组词】
想似、 想思
3.
【犹】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引证】
《说文》。字亦作猷。-猶,愑属。 、 《尔雅》-犹如麂,善登木。 、 《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 、 《颜氏家训·书证》-犹,兽名也。 、 《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犹与未决。 、 《水经注》-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
4.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