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02
外延(Denotation)是指一个词汇或符号所直接、明确表示的概念或事物。它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与内涵(Connotation)相对,后者指的是词汇所引发的情感、联想和附加意义。
“外延”一词源自拉丁语“denotare”,意为“指出”或“标记”。在语言学中,它被用来区分词汇的直接意义和附加意义。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词汇的外延可能保持一致,但其内涵可能大相径庭。例如,“龙”在**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好运,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常常与邪恶和危险联系在一起。
外延通常不涉及情感反应,但它为理解词汇的内涵提供了基础。例如,“家”的外延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而其内涵可能包含温暖、安全和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区分词汇的外延和内涵。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时,我们可能会使用具有特定内涵的词汇,而在描述一个物体的功能时,我们则会使用具有明确外延的词汇。
在诗歌中,外延可以被用来构建基本的意象,而内涵则用来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
“夜空中最亮的星,外延是遥远的光点,内涵是希望的象征。”
外延通常与具体的视觉形象相关联,例如“苹果”的外延让人联想到一个红色的水果。在听觉上,外延可能与特定的声音相关,如“铃声”的外延是金属撞击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词汇的外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bat”外延可以是动物或**器材,而在中文中,“蝙蝠”和“球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
外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词汇的直接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区分外延和内涵对于准确沟通和深入理解文本至关重要。通过学和分析外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在不同的语境中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