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7:2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22:39
“澄源正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澄清水源,端正根本。基本含义是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清除问题的根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或修正,以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澄源正本”常用来形容深刻的改革或彻底的整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管理、教育等,它被用来强调根本性的改变。
同义词:治本、根治、彻底解决 反义词:治标、表面处理、临时应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方法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的是只解决表面问题,不触及根本。
“澄源正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对于“根本”和“源头”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强调根本解决问题的场合。
在**文化中,“澄源正本”体现了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指导政策制定和改革措施,强调从根本入手,避免问题复发。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重和深思。它让我联想到需要耐心和智慧去解决复杂问题,而不是急于求成。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澄源正本的情况。例如,在处理团队内部矛盾时,仅仅解决表面冲突是不够的,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改善团队氛围和沟通机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澄源正本,清流自远,心若止水,波澜不惊。”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清澈的溪流和稳固的根基。听觉上,可能是平静的水流声和沉稳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或“address the core issue”,都强调了深入问题本质的重要性。
“澄源正本”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意图。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重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彻底性。
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盖光大而高明矣。
1. 【澄】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3.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4.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