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26:22
“澄清天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除混乱,使天下清明。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正义或道德的力量,消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社会秩序恢复清明和公正。
“澄清天下”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史记》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即指通过正义行为使社会恢复清明。
在**传统文化中,“澄清天下”常与君主或英雄的理想形象相联系,象征着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被用来表达对社会正义和秩序的追求。
该词汇给人以积极、正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光明、清新的形象。它激励人们追求公正和道德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社会问题或政治改革时使用这一成语,表达对改善社会环境的期望和信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澄清天下风,一扫旧尘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清澈天空和洁净大地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清新、明快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n up the world”或“purify the society”,但“澄清天下”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澄清天下”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于社会正义和秩序的追求,也激励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采取积极和正义的行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东汉乐安太守陈蕃字仲举言行举止堪为社会的典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在被贬为豫章太守时,豫章有位贤才徐樨很让陈蕃仰慕,豫章家还没有安顿好就去拜访徐樨。表示要学周武王当年席不暇暖一样去求贤人的帮助
大丈夫当以~为己任。
1. 【澄】
2.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