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3:02
词汇“射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射乡”这一词汇的分析:
“射乡”字面意思是指射箭的场所或地区。在古代,射箭是重要的军事技能和礼仪活动,因此“射乡”可能指的是一个以射箭为特色的地方,或者是一个经常举行射箭活动的地方。
由于“射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某个地方因为射箭活动而闻名,称之为“射乡”。
同义词:箭场、射场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考虑与“文乡”(文化之乡)相对比。
“射乡”由“射”和“乡”两个字组成。“射”指的是射箭的动作,“乡”在古代指的是地方或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射箭活动的减少而变得不那么常用。
在古代**,射箭不仅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也是贵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射乡”可能与古代的军事文化和贵族教育有关。
提到“射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武士、箭术比赛和荣誉感。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一种对古代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尊重和怀念。
由于“射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如果参与或了解射箭活动,可能会在描述相关经历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射乡”作为一个神秘的古代地点,讲述关于箭术大师和他们的传奇故事。
提到“射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箭靶、弓弦的振动声和箭矢划过空气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比如日本的“弓道”(Kyudo),它是一种结合了射箭和精神修炼的活动。
“射乡”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对射箭活动的重视。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仍然是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演变的一个窗口。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探索古代的社会结构、军事训练和文化传统。
1.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2.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