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4:56
“像话”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行为符合常理、规矩或标准。基本含义是用来评价某事是否合理、恰当或符合社会规范。
在不同语境下,“像话”的使用有所不同:
“像话”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像”和“话”两个字组成,意指某事物或行为是否符合“话”(即规范、标准)。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具体,而现代汉语中,“像话”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评价词汇。
在**文化中,“像话”常用于评价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的社会背景下,不符合“像话”的行为可能会受到社会的批评和排斥。
“像话”一词常带有一种批评或不满的情感色彩,使用时往往暗示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失望。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或不合理行为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像话”来批评那些不公平或不合理的行为,例如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插队,我会说:“这样做真不像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光不问夜行人,行为若非像话深。”
“像话”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肃的场景,如法庭或学校,其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严格评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sense”或“reasonable”,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使用语境上与“像话”有所不同。
“像话”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用于评价行为和决策的合理性。它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帮助人们表达对不公正或不合理行为的批评。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像话”是非常重要的。
1.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
2.
【话】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话,合会善言也。 、 《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不知话言。 、 《左传·襄公元年》-告之话言。 、 《诗·大雅·板》-出话不然。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心诚之话。
【组词】
话言、 话差、 话白儿、 话布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