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0:27
“哥儿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口语中,用来指代男性朋友或伙伴,通常带有亲切和随意的语气。这个词汇在北方方言中尤为常见,可以用来表示亲密的友谊或兄弟般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哥儿们”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如兄弟情谊或战友关系。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则更多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朋友的亲切称呼。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是在非正式的社交场合。
同义词:兄弟、伙计、朋友、伙伴 反义词:敌人、对手、陌生人
这些同义词在语气和亲密程度上有所不同,如“兄弟”更强调血缘或类似血缘的亲密关系,“伙计”则带有一定的职业或工作关系色彩。
“哥儿们”源自北方方言,最初可能是对兄弟的称呼,后来扩展到非血缘关系的男性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普通话中也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表达男性友谊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男性之间的友谊常常被赋予“哥们”这样的称呼,这反映了男性友谊中的一种兄弟般的情谊和忠诚。在社会交往中,使用“哥儿们”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和亲密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一群人在一起欢笑、分享和互相支持的场景。在表达时,使用“哥儿们”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朋友们用“哥儿们”来称呼彼此,尤其是在聚会或团队活动中。这个词汇的使用,总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哥儿们的笑声,如清泉般流淌。”
想象一群朋友在夜晚的街头,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这种场景与“哥儿们”这个词汇紧密相连,带来一种温馨和欢乐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ddy”或“mate”,它们也用来指代亲密的朋友,但在语气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哥儿们”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生动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男性友谊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友谊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融入中文语境,增强交流的亲和力。
1.
【哥】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毛传:“哿,可。”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咏,唱,奏乐。 同: 歌
【引证】
《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 《盐铁论》-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
【组词】
哥钟、 哥咏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们】
“么”的变音字。
【引证】
《水浒传》-李逵道:“这们睡,闷死我也。”
注意:名词前有数量词时,后面不加“们”,例如不说“三个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