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4:51
“兰情蕙性”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兰”和“蕙”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都指代兰花,一种香气芬芳、形态优雅的花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情高雅、纯洁,如同兰花一般。
在文学作品中,“兰情蕙性”常用来形容女性的高尚品质和优雅气质,如在古典诗词中赞美女性时使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人的性格或品质时,仍可用来表达对某人高尚情操的赞赏。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心理学中,可能会用来分析人物性格或探讨道德品质。
“兰情蕙性”源自古代对兰花的赞美,兰花在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优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人的品质和性格。
在**文化中,兰花被视为“四君子”之一(梅、兰、竹、菊),代表着高洁和坚韧。因此,“兰情蕙性”在社会文化中承载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这个词汇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和纯洁的心灵。它激发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描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笑容,如兰情蕙性般纯净,照亮了我的心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子在兰花园中漫步,四周是盛开的兰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兰情蕙性”所代表的高雅和纯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像百合一样纯洁”(as pure as a lily),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类似的纯洁和高雅的意象。
“兰情蕙性”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人的性格和品质,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你兰情蕙性,休害得愁眉蹙捉。
1.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2.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3. 【蕙】 零陵香豆(Dipteryx odorata)的古别称。
4.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