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24
“好问则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喜欢提问就会变得丰富。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不断提问和探索来增长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它源自《尚书·洪范》:“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说,喜欢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自以为是,不向别人学*,知识就会狭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和学态度。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扬那些乐于学、不耻下问的人。在教育领域,它强调了提问在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好问则裕”源自《尚书·洪范》,是*古代经典文献之一。这个成语历经千年,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学和探索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学和提问被视为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断追求知识、勇于探索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好奇心和学*态度。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经常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好问则裕”的道理,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运用:
好问之心如明灯,
照亮知识之路径。
裕如江海纳百川,
学海无涯问为舟。
想象一个充满书籍的图书馆,人们在其中阅读、讨论、提问。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智慧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体现在“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but 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好奇心害死猫,但满足感又把它带回来)这句谚语中,强调了好奇心和探索的重要性。
“好问则裕”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原则。它提醒我在学过程中要保持好奇心,勇于提问,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也鼓励我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书》曰:~。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3.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4.
【裕】
(形声,从衣,谷(yù)声。衣物丰饶。本义:富饶。财物多。也指使富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裕,衣物饶也。 、 《易·晋》-有孚裕无咎。 、 《法言·孝至》-天地裕于万物。 、 《贾子道术》-包众容物谓之裕。 、 《国语·吴语》-裕其众庶。 、 《诗·小雅·角弓》-此今兄弟,绰绰有裕。
【组词】
裕后光前、 裕民、 裕饶、 裕民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