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50:50
词汇“徒作”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徒作”是一个由“徒”和“作”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
假设“徒作”的字面意思是指“无意义或无效果的创作或工作”。其中,“徒”通常表示“仅仅、白白”的意思,而“作”则可以理解为“创作、工作”。
在文学语境中,“徒作”可能用来形容那些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最终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的作品或行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努力是无效的。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它可能用来评价某些艺术作品缺乏深度或影响力。
由于“徒作”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假设它是由“徒”和“作”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可能是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中逐渐形成的。
在强调效率和成果的现代社会,“徒作”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看似忙碌但实际上没有产出的人或行为。
“徒作”可能引起一种失望或无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努力的白费和时间的浪费。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某些项目或计划最终被认为是“徒作”,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人反思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徒作”来表达对无意义生活的感慨:
岁月如梭,徒作一场梦,
白日忙碌,夜深空自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空旷房间中散落的无用物品的画面,以此来象征“徒作”。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忧伤的音乐来表达“徒作”带来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fruitless effort”或“in vain”,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无效果或无意义的概念。
尽管“徒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努力和成果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