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00: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00:16:32
惫竭(bèi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惫”表示极度疲劳、筋疲力尽,“竭”表示用尽、耗尽。结合起来,“惫竭”描述的是一种极度疲劳和精力耗尽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工作、活动后,身心俱疲,无法继续下去的状态。
“惫”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疲倦、困乏。“竭”字则有耗尽、用尽的意思,最早见于《诗经》。两个字组合成“惫竭”,强调了极度疲劳和精力耗尽的状态,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左传》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劳逸结合”,认为过度劳累会导致身心惫竭,不利于健康和长寿。因此,“惫竭”这一概念在中医养生和传统哲学中占有一定地位。
“惫竭”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疲惫、无力、沮丧等情绪。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度工作和压力的反思,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某次长时间的工作或学*后感到惫竭,这时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星光点点,我心惫竭,唯有月光相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hausted”或“worn ou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极度疲劳和精力耗尽的概念。
“惫竭”这一词汇在描述极度疲劳和精力耗尽的状态时非常贴切,它不仅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专业领域和跨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状态,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