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38:37
流离琐尾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流离”和“琐尾”两个词组成。其中,“流离”指的是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而四处漂泊,失去家园;“琐尾”则形容尾巴细小,比喻事物的末端或衰败的状态。结合起来,“流离琐尾”形容人或事物处于极其困苦、无助的境地。
在文学作品中,“流离琐尾”常用来描绘战乱或灾难后的凄凉景象,如杜甫的诗句“流离琐尾,其能久乎?”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处境艰难”、“生活困顿”等概念与之相近。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民生状况。
同义词:颠沛流离、困顿潦倒、穷困潦倒 反义词: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时,各有其细微的差别。例如,“颠沛流离”强调的是因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迁徙的艰辛,而“流离琐尾”则更侧重于最终的困苦和无助状态。
“流离琐尾”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流离琐尾,其能久乎?”这里的“流离”和“琐尾”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困苦无助的境况。
在**传统文化中,“流离琐尾”常与战乱、灾荒等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人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描述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带来的社会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悲哀。它让人联想到无家可归的难民、破产的企业等,引发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新闻报道或历史书籍中遇到这个成语,用以描述某些地区的贫困和动荡。例如,在阅读关于叙利亚内战的报道时,可能会看到“流离琐尾”用来形容当地人民的困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流离琐尾的岁月,
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家园破碎,梦断天涯,
何处是归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在寒冷的街头徘徊,他们的身影显得孤独而脆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孩子的哭泣声,以及远处警笛的哀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dire straits”或“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困境和无助感。
“流离琐尾”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或事物在极端困苦中的状态,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对人类苦难的一种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诗经·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琐】
(形声。本义: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琐,玉声也。
4.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