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5:37
“心平德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内心平静,德行和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和谐,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不轻易发怒,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心平德和”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被描述为心平德和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称赞一个人的性格好,不容易生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情绪状态和人际交往方式。
同义词:
反义词:
“心平德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个人修养的一种理想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个人性格和行为的一种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的概念,认为和谐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因此,“心平德和”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被视为一种美德。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和谐的画面,如平静的湖面、和谐的家庭氛围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努力做到心平德和,尤其是在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时。这种态度帮助我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平德和如春水,波澜不惊映月明。”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宁静的湖边,湖面平静如镜,映照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或钢琴的旋律,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lm and composed”或“serene and virtuou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平和与和谐的内涵是相似的。
“心平德和”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它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和谐的方式与人交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