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5: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5:24:32
词汇“[剿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色彩和军事意味。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剿取”字面意思是通过武力征服或夺取。其中,“剿”意味着用武力消灭或**,“取”则是获取或夺取的意思。结合起来,“剿取”通常指通过军事行动来占领或夺取某个地区或目标。
“剿取”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主要在描述军事行动时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文献中仍然可以见到。
在**历史上,许多战争和征服行动都涉及到“剿取”这一概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武力和军事征服的重视。
提到“剿取”,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的残酷、英雄的壮举或是历史的变迁。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暴力和牺牲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不常使用,但在学*历史或军事知识时可能会遇到。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的作品时,可以使用“剿取”来增强场景的紧张感和历史感。
想象一幅古代战场上的画面,士兵们奋勇作战,将军指挥若定,试图剿取敌方的阵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通过武力夺取的行为,如英语中的“conquer”或“capture”。
“剿取”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军事背景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学*和理解历史**时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深入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位置和意义。
1.
【剿】
(形声。从刀,巢声。本义:劳累,使辛勤劳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勦,劳也。从力,巢声。 、 《左传·昭公元年》-安用速成其以勦民也。 、 张衡《东京赋》-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偷乐。 、 《左传·宣公十二年》-无及于郑而剿民,将焉用之?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