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59:30
“儒林”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儒家学者或文人的群体,通常指的是那些研究儒家经典、遵循儒家思想的学者或文人的集合。在古代**,儒林往往指的是那些在朝廷或地方担任教育、文化、政治职务的士人阶层。
在文学中,“儒林”常用来指代儒家文化的传承者和维护者,如《儒林外史》就是一部讽刺当时儒林中人虚伪、功利的小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使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儒林”一词源于儒家学派,最早见于《史记·儒林列传》,指的是儒家的学者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泛指所有儒家学者或文人。
在**传统文化中,儒林代表了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教育、文化传承和政治咨询的角色。儒林的形象在历史上有着正面的评价,但也有批评其保守和僵化的一面。
“儒林”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敬和敬畏,因为它代表了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联想上,我会想到古代的学者们在书斋中苦读的场景,以及他们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读书会,那里的成员们对儒林中的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让我对儒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儒林”:
书卷多情似故人,儒林深处觅知音。
笔耕不辍春秋梦,墨香飘溢古人心。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古代书院的景象,书架上堆满了古籍,学者们在其中讨论学问。听觉上,可能会是书页翻动的声音,或是学者们辩论时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cademy”,指的是学术界或学术机构,但与“儒林”相比,它更侧重于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的概念。
“儒林”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儒家学者的群体,也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的内涵。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