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4:24
棹舟(zhào zhō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桨划船。其中,“棹”指的是船桨,而“舟”则是指船。因此,“棹舟”可以理解为使用桨来驱动船只前进的动作或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棹舟”常常用来描绘宁静的水上场景,如湖泊、河流或海洋上的船只。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划船”或“撑船”等更为通俗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航海或水上**,可能会更精确地描述使用桨来控制船只的技术和方法。
同义词:划船、撑船、荡舟 反义词:停船、泊船(指停止划船,让船只停泊)
“棹”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长桨,用于划水使船前进。“舟”字则更早,甲骨文已有,表示船只。随着语言的发展,“棹舟”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组,用来描述划船的动作。
在**传统文化中,棹舟常常与文人墨客的隐逸生活相联系,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棹小舟归,江村月色微”。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棹舟”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水面的波光、微风和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它唤起的情感是平和与放松。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湖边度假时体验过棹舟,那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棹舟,星河倒映,一叶扁舟,载满诗意。”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叶小舟轻轻划过湖面,水声潺潺,桨声悠扬,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宁静和和谐。
在英语中,“棹舟”可以对应为“paddle a boat”或“row a boa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使用桨来划船的概念。
通过对“棹舟”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棹】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组词】
棹竿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