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7:18
词汇“执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执义”可以理解为坚持正义或坚守道义。其中,“执”意味着坚持或持有,“义”则指正义、道义或伦理。
在文学作品中,“执义”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物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轻易妥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如法律、伦理学等领域,可能会提及“执义”来强调对正义的坚持。
由于“执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执”和“义”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个更为具体和强烈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义”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执义”可以被视为对这一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诠释,强调在现代社会中坚持正义和道义的重要性。
“执义”给人一种坚定和崇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尊重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依然坚持自己原则的人,他们的行为可以被描述为“执义”。例如,一位坚持公正判决的法官,或是一位不畏强权揭露真相的记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执义”来表达对某种高尚品质的赞美:
在风雨中执义不移,
如同磐石立于激流。
视觉上,“执义”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身着正装、面容坚定的人物,站在正义的一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法庭宣判声或激昂的演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执义”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tand for justice”(英语)或“正义を守る”(日语)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执义”是一个强调坚持正义和道义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某些专业领域中可能有更多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正义的坚持和对道德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