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3:58
子母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船只,其中“子”和“母”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大小的船。通常,“母舟”是指较大的船,而“子舟”是指较小的船,两者可以相互配合使用,如母舟可以搭载子舟,或者子舟可以作为母舟的辅助船只。
在文学作品中,“子母舟”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关系,如母子关系、主从关系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航海或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描述古代战船或特殊用途的船只时,可能会提及“子母舟”。
同义词:主从船、母子船 反义词:单体船(指没有子母关系的独立船只)
“子母舟”这个词汇可能起源于古代**的航海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描述特定类型的船只时仍然保留其原始含义。
在**文化中,“子母”概念常常与家庭关系、主从关系相联系,因此“子母舟”在文化上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如团结、合作等。
对于我来说,“子母舟”可能引发一种历史感和探险的联想,想象古代船只在波涛中航行的场景,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中了解到关于子母舟的信息,这让我对古代航海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波涛的怀抱中,子母舟相依为命,一叶轻舟,承载着千年的梦。”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艘母舟静静停泊,旁边的小舟轻轻摇晃,海浪的声音伴随着海鸥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老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子母舟”的词汇,但类似的船只概念可能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存在。
通过对“子母舟”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3.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