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42
幼年:指人或动物的早期阶段,通常指的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前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身体和心智都在快速发展和成长。
“幼年”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幼”和“年”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和《左传》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童年”等词汇部分替代。
在**文化中,幼年时期被视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未来发展。家长和社会通常会给予幼年时期的儿童特别的关爱和教育。
“幼年”这个词往往唤起人们对纯真、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珍视。它也可能引发对童年创伤或挑战的反思。
个人经历中,幼年时期的某些**或经历可能会对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幼年时期的良好教育可能会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幼年”与自然元素结合,如:
在幼年的溪流边,
我拾起第一片落叶,
那是秋天的信使,
带来了成长的讯息。
在英语中,“幼年”可以对应为“childhood”或“early years”。不同文化对幼年时期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
“幼年”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承载着个人和社会对成长、教育和未来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幼年”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经历和情感。
1.
【幼】
(会意。从幺(yāo),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幼,小也。 、 《尔雅》-幼,稀也。 、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 、 《仪礼·丧服》。注:“谓年十五以下。”-子幼。 、 《礼记·祭义》-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幼原耳。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吾幼且少。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余幼好书。
【组词】
幼主、 幼少、 幼志、 幼君、 幼孤、 幼累、 幼蒙、 幼愿、 幼龄、 幼碎、 幼学、 幼虫
小孩儿。
【引证】
陶潜《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扶老携幼。 、 清·林觉民《与妻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组词】
幼壮、 幼科、 幼妇、 幼孺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