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7:35
农书:指的是关于农业技术、农作物种植、农业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通常包含农业知识、耕作方法、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旨在指导农民或农业从业者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
农书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农业是社会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书的内容和技术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农业实践和科学发现。
在农业社会中,农书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承工具,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它们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适应。
农书可能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勤劳的农民和丰收的景象。它们代表了人类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和对自然界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农书可能不如以前那样普遍,但在农业社区或有机农场中,它们仍然是宝贵的资源。例如,一个有机农场的经营者可能会使用农书来学习如何在不使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保持土壤的肥沃。
在诗歌中,农书可以被用来象征传统和智慧:
古老的农书,字字珠玑,
传承着大地的秘密,
每一页都是岁月的见证,
教导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
农书可能让人联想到翻阅纸张的声音,或是书页上斑驳的阳光。视觉上,它们可能与老旧的木质书架、泛黄的纸张和手写的笔记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文化中,农书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书可能更加详细和复杂。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农业技术可能更多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传播。
农书作为农业知识的载体,不仅承载着技术和方法,还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农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在传统农业和有机农业领域。通过学习和应用农书中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