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8:01
“毒燎虐焰”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毒燎虐焰”形容的是一种极其猛烈、破坏力极强的火焰,比喻灾难或祸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
在文学作品中,“毒燎虐焰”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暴政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痛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军事或灾难研究中,可能会用来描述特定**的严重后果。
同义词:
反义词:
“毒燎虐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后人根据“毒”、“燎”、“虐”、“焰”四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文献中,后来被整合成一个固定的成语。
在**文化中,火焰常常被用来象征破坏和毁灭,因此“毒燎虐焰”这个成语在描述战争、灾难或暴政时,强调了其破坏性和残酷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避免灾难和暴政的发生。
“毒燎虐焰”这个成语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痛苦和绝望。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火灾等灾难场景,引发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灾难或社会问题时,可以用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破坏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毒燎虐焰燃尽天,
人间苦难何其多。
愿和平之光永照耀,
驱散黑暗与灾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大火吞噬的森林,火焰熊熊燃烧,烟雾弥漫。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或紧张的音乐,如战争电影的配乐,来增强“毒燎虐焰”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ging inferno”或“devastating blaze”,但这些表达不如“毒燎虐焰”形象化和富有诗意。
“毒燎虐焰”这个成语在描述灾难和破坏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的严重性,还激发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爨以毒燎,煽以虐焰。
1.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2.
【燎】
照明。
【引证】
《吕氏春秋·精谕》-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夜猎。
【引证】
《潜夫论》-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
【组词】
燎猎
3.
【虐】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虐,残也。 、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 、 《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组词】
虐世、 虐人、 虐暴、 虐焰、 虐行、 虐刻、 虐烈、 虐遇
4.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