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28
天象:指天空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形状变化,以及各种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等。
“天象”一词源于古代对天文学的观察和记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含义逐渐精确化,成为专业术语。
在许多文化中,天象被赋予了神秘或**的意义,如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认为天象是神灵的指示。
天象往往给人以宏伟、神秘的感觉,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和敬畏。
在一次露营活动中,我亲眼目睹了壮观的流星雨,那一刻的天象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天象作为隐喻,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你的眼睛,照亮我前行的天象。”
观看关于日食的纪录片,可以感受到天象的震撼和美丽,同时配乐也能增强这种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天象的解释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如在**文化中,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多被视为自然现象。
天象不仅是天文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人类文化、情感和想象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天象的学*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