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2: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2:35:32
春笋 字面意思是指春天生长的竹笋。竹笋是竹子的嫩芽,春天是它们生长的旺盛时期,因此得名“春笋”。基本含义是指春天里新生的、生机勃勃的竹笋,常用来比喻新生事物或迅速成长的人或事物。
春笋一词源于汉语,直接反映了其自然属性和生长季节。在古代文学中,春笋就已经被用来比喻新生事物,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春笋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它常被用作春节等节日的装饰,寓意新年新气象和好运。
春笋给人以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春笋可以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富含营养,是春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山野间,春笋破土展新颜,生命的歌谣轻轻唱,岁月的诗篇缓缓编。”
春笋的视觉联想是嫩绿色、尖尖的形状,给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春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的声音,清脆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ring shoots”,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春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也富含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笋】
(形声。从竹,尹(yǐn)声。本义:竹笋)。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味鲜美,可以做菜,也叫“竹笋”。
【引证】
《说文》。字亦作笋。-筍,竹胎也。 、 《诗·大雅·韩奕》-绚笋及蒲。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宋·沈括《梦溪笔谈》-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
【组词】
笋玉、 笋剥、 笋枯、 笋鞭、 笋尖、 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