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9:56
“尚方斩马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御用的宝剑,特指那些由尚方(古代官署名,负责制造御用器物)制造的、用于斩杀马匹的剑。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非常锋利、威力巨大的武器,或者比喻非常严厉、不容抗拒的命令或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尚方斩马剑”常用来形容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违抗性,如在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的命令往往被比喻为“尚方斩马剑”,意味着其权威不容置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权力、法律或纪律的严格性时,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尚方斩马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官制和礼仪。尚方是负责制造御用器物的官署,而“斩马剑”则是指那些专门用于斩杀马匹的剑,象征着**的权威和决断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任何具有绝对权威和不容违抗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天命所归,其权威是绝对的。因此,“尚方斩马剑”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皇权的敬畏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法律、规则或命令的不可违抗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皇权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在使用时,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敬畏和尊重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法律、纪律或权威时,可以用来强调其严肃性和不可违抗性。例如,在讨论公司规章制度时,可以说“公司的规定就像尚方斩马剑,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在诗歌中,可以将“尚方斩马剑”比喻为时间的无情,如:
岁月如尚方斩马剑,
无情斩断青春的缰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把古代的宝剑,锋利无比,象征着权威和决断。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肃穆氛围,或者是剑出鞘的声音,给人一种庄严和威严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比较权威或不可违抗的命令或法律。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ironclad rule”(铁律)来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则。
“尚方斩马剑”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个形容权威和决断的词汇,也是对古代皇权文化的一种反映。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权威、法律和纪律的严肃性。
1.
【尚】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尚,曾也。 、 《诗·王风·免爰》-尚无为。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3.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5.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