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0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01:28
“廷寄”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朝廷中传递的文书或信件。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官方文件或信函的传递,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朝廷内部的文书传递称为“廷寄”。
在文学作品中,“廷寄”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朝廷的运作和官僚体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古代文献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官文、公函、奏折 反义词:私信、家书、密信
“廷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廷”指朝廷,“寄”指传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朝廷是国家的核心,所有的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都围绕朝廷进行。因此,“廷寄”作为朝廷内部文书传递的方式,反映了古代的官僚体系和政治文化。
“廷寄”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庄严和神秘,以及官僚体系的复杂和繁琐。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明清时期的文献,其中提到了“廷寄”的使用,这让我对古代**的政治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廷寄”:
古道风尘起,廷寄传千里。
朝堂议政事,墨香染纸笔。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手持廷寄,匆匆穿过宫廷的长廊,背景是古代宫殿的雕梁画栋。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古代宫廷音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官方文书传递可能被称为“dispatch”或“missive”,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廷寄”,因为它们缺乏“廷”这一特定文化背景的含义。
通过对“廷寄”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朝廷的运作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廷】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廷,朝中也。 、 《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 、 《汉书·陆逵传》-游汉廷公卿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 、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廷中皆大笑。
【组词】
廷臣、 廷吏、 廷推、 廷魁
2.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