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5: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5:25:24
巨擝(jù 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巨大的邪恶或极大的罪恶。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极其恶劣、罪大恶极的行为或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巨擝常用于描述那些历史上的暴君或恶人,如《史记》中对某些暴君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社会问题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它来强调某人的罪恶程度。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学,巨擝可能用于学术讨论中,指代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物。
巨擝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组合“巨”表示巨大,“擝”(è)表示邪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稳定,主要用于强调极端的邪恶或罪行。
在传统文化中,巨擝**常与道德评价相关联,用于批判那些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或人物。在社会讨论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强调对某些严重社会问题的谴责。
巨擝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邪恶和不可饶恕的罪行。在使用这个词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道德谴责和情感上的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巨擝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社会问题时,它可以帮助表达对某些极端行为的强烈谴责。
在诗歌中,巨擝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历史上的暴君:
巨擝横行时,民不聊生苦。
天道轮回转,终将正义呼。
巨擝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压迫的画面,如暴君的宫殿或监狱。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沉重的音乐或悲壮的旋律相关联。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arch-villain”或“monster”等词来表达类似的极端邪恶的概念。
巨擝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极端的邪恶和罪行。它在文学和历史讨论中非常有用,能够传达强烈的道德谴责和情感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巨】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同本义 同: 矩
【引证】
《说文》-巨,规巨也。 、 《礼记·大学》-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 、 《管子·宙合》-成功之术,必有巨矱。
【组词】
巨矱
2.
【慝】
(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文:“慝,言隐匿其情以饰非。”-崇谗慝也。 、 《周礼·环人》。注:“慝,阴奸也。”-察军慝。 、 《左传·僖公十五年》。注:“阴恶,非法所得。”-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奸恶也。”-日入慝作。 、 《周礼·匡人》。注:“奸伪之恶也。”-匡邦国而观其慝。 、 唐·刘叉《雪车》-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
【组词】
慝人、 慝作、 慝伪、 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