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4:32
授爵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授予爵位。在**古代,爵位是封建社会中贵族的等级称号,通常由君主授予,以表彰功绩或作为对贵族家族的认可。授爵是一种荣誉和权力的象征,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土地和特权。
在文学作品中,授爵常用于描述历史**或人物的荣耀时刻,如《红楼梦》中贾元春被封为贵妃的情节。在口语中,授爵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相关的概念如“封赏”、“赐予荣誉”等词汇则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授爵是一个研究封建制度和贵族社会结构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具体的历史背景,而反义词则反映了授爵的对立面,即失去爵位的情况。
授爵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授”意为给予,“爵”指爵位。随着历史的发展,授爵的概念和实践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授予贵族地位和特权——基本保持不变。
在**封建社会,授爵是维护社会等级和秩序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巩固。授爵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权力结构。
授爵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荣耀、权力和历史。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贵族生活的想象,或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授爵的概念可能不常直接应用,但相关的荣誉和奖励机制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如授予勋章、荣誉称号等。
在创作中,授爵可以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描绘角色的成长、转变或社会地位的提升。例如,在小说中,一个普通人因某种机缘被授予爵位,从而展开一段新的冒险故事。
授爵的场景往往伴随着庄重的仪式和华丽的服饰,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画面和庄严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制度是爵位制度,如英国的公爵、侯爵等。虽然具体名称和细节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授予贵族地位和特权——是相似的。
授爵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授】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授,予也。 、 《周礼·邻长》-则从而授之。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献俘授馘。 、 《国语·鲁语》。注:“与也。”-今日必授。 、 《资治通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组词】
授受、 授兵、 授官厅、 授玉、 授室、 授赏、 授简、 授以全权;授位、 授政
2.
【爵】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引证】
《说文》-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 《仪礼·特牲礼》-实二爵。 、 《仪礼·明堂位》-殷以斝,周以爵。 、 《诗·大雅·行苇》-洗爵奠斝。 、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公请器,王与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