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6:09
“制币”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制造货币的过程。在金融和货币学领域,它通常指的是国家或中央银行负责设计、铸造和发行货币的活动。这包括硬币和纸币的生产,确保货币的流通和安全。
在文学中,“制币”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权力、财富或控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金融政策或历史**时。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和金融学,“制币”是一个核心概念,涉及货币供应、货币政策和货币价值等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用词的*惯和语境。例如,“铸币”更常用于硬币的生产,而“制币”则更广泛地指代所有货币的制造过程。
“制币”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货币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金属的冶炼和铸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币技术不断进步,从手工操作发展到现代的自动化生产线。
在历史上,制币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货币的制造和发行意味着控制经济和政治权力。在现代社会,制币仍然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影响着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制币”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财富和稳定性。它也可能引发对货币价值、经济政策和金融安全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制币”这个词,但在讨论经济新闻或历史**时,了解制币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话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制币”用作比喻,描述创造力的过程或艺术品的制作:
他的画笔如同制币的模具, 在画布上铸造出无尽的财富。
想象一下制币厂的场景: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硬币的滚动声,以及工人们的忙碌身影。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制币的生动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制币”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货币的制造和发行——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inting”或“currency production”。
“制币”是一个涉及金融、历史和政治的复杂概念。了解制币的过程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的本质、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家权力的运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2.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