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2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29:38
毛料 一词通常指的是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发制成的纺织品。它是一种常见的面料,具有保暖、柔软和耐用的特性。毛料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服装,如西装、大衣、毛衣等,以及家居用品,如毛毯和地毯。
在文学中,毛料可能被用来描述角色的服饰,传达一种温暖、高贵或传统的氛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毛料”来形容某件衣服的材质,或者讨论其保暖性能。在专业领域,如纺织和服装设计,毛料的种类、质量和加工工艺是重要的讨论话题。
同义词:羊毛、毛织品、毛绒 反义词:棉布、丝绸、化纤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材质的来源和加工方式,而反义词则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材质和质感。
“毛料”一词源于对动物毛发的利用,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羊毛等动物毛发制作衣物。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毛料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许多文化中,毛料被视为高品质和奢华的象征。例如,在英国,精制的羊毛料西装是传统和地位的标志。在寒冷的地区,毛料衣物是生存的必需品。
毛料常常让人联想到温暖、舒适和安全感。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和手工艺术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毛料大衣是我在寒冷冬天的必备品。它不仅保暖,而且耐用,是我衣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毛料”:
在冬日的晨曦中,毛料大衣拥抱着我, 如同母亲的怀抱,温暖而坚实。
毛料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柔软的绒面和丰富的色彩。听觉上,新剪的羊毛可能带来一种独特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毛料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蒙古,羊毛是重要的生活资源,而在地中海地区,亚麻和棉布可能更为常见。
通过对“毛料”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面料,也是文化和传统的载体。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毛料”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并增强沟通的准确性。
1.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 《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不获二毛。 、 《周礼·司仪》-王燕则诸侯毛。 、 《素问·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毛物。 、 《周礼·校人》-毛马而颁之。 、 《诗·小雅·信南山》-以启其毛。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 《韩非子·五蠹》-胚不生毛。 、 《汉书·李广苏建传》-与旃毛并咽。 、 唐·李朝威《柳毅传》-大小毛角。 、 《资治通鉴·唐纪》-矢如猬毛。 、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毛女、 毛连、 刚毛、 毫毛、 毛笔、 毛羽、 毛戴、 毛脉、 毛悚、 毛蓬蓬、 毛楂楂、 毛发不爽、 毛耸
2.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